王牌说城 NEWS

王牌说城||卢氏模式解读|从“困难户”到“模范生”卢氏蝶变靠三把金钥匙

时间:2017-10-16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acebm 点击:
  如何推动县级中小城市提质发展?如何切实帮扶生活在乡村山间的贫困户一家一家地脱贫致富?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全省各县区上演着脱贫攻坚发展进取的故事。近日,《东方今报》重磅推出“县之荣耀——喜迎十九大东方今报全媒体县域行”大型专题报道,卢氏篇。解读卢氏模式,从“困难户”到“模范生”卢氏蝶变的三把金钥匙。
 
  面向经济新常态,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四张牌”,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指明的前进方向。
 
  而县(市)是连接城乡、承上启下、促进城乡互动的纽带,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更是全省城镇化的主力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河南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易地搬迁任务最重的老区之一,卢氏县找到了自己发展蝶变的“金钥匙”。党建、搬迁、教育,还有“全国先河”的独到金融扶贫模式,一套组合拳精准出击,卢氏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百姓幸福度的同步提升,找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顾此不失彼”的发展路径。
 

 
  王清华,男,汉族,1968年6月生,河南省陕县人,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卢氏县委书记。
 
  如何找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问:卢氏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是怎样结合的?
 
  王清华: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区县。截至2016年底全县仍有19645户贫困户未脱贫,贫困人口63134人,约占三门峡市贫困人口的一半,贫困人口多。
  2016年全县1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退出,3352户、12047人稳定脱贫,易地搬迁贫困户2355户、9268人。我们研究制定了《卢氏县2016~2019年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编制了《卢氏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结合实际制定了《卢氏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卢氏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考核办法》《卢氏县脱贫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等相关办法,出台了卢氏县产业扶持、易地搬迁、转移就业、电商扶贫等20个实施方案和规划,并加快推进实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相辅相成、同时进行,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截至2016年底,全县生产总值85.5亿元,年均增长9.5%。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1亿元,同比增长8.1%。
 
  在脱贫攻坚战中,卢氏通过招商引资,把国内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来,经过政府撮合,在确保农户利益和企业所得的前提下,让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合体,不仅建立起让贫困农民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也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脱贫不返贫、继续奔小康,这个脱贫攻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卢氏县委大院
 
  金融扶贫闯出“卢氏经验”  带动社会治理同步发展
 
  问:所谓金融扶贫的“卢氏模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卢氏县在金融扶贫实施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咱们是怎么解决的?
 
  王清华:今年以来,按照陈省长调研时指示要求,在省市党委、政府和省扶贫办的支持推动下,我们开展金融扶贫试验区创建工作,努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产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金融扶贫,就是要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撬动、引领、支撑作用,所谓的“卢氏模式”,就是我们建成了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共担、产业支撑“四大体系”,探索了“368”金融扶贫模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3类贷款主体,“农户自贷”“合作社自贷”“龙头企业自贷”“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6种放贷方式,生产带动、劳务增收、产权入股+劳务、设施租赁+劳务、订单农业、合作经营、带资入股、自主创业8种带贫模式。
 
  在因地制宜探索卢氏金融扶贫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一些困难,包括现在也需要继续完善和细化“四大体系”建设。
 
  比如当初会有农户不愿参加,其他的老百姓看到别人挣钱了,自己就“眼红”了。此外当初全县300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这项“工程”,也会有人不愿意干。但全县自上而下都很重视,建立“四大体系”,通过信用户评定,不仅贷款解决了,还和农村的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相连接,因此全面调动起大家内生动力,大家重视度越来越高。
 
  截至7月底,我县三类贷款主体共贷款69413.2万元,是去年同期扶贫贷款8818万元的7.9倍。今年7月7日至8日,全省金融扶贫工作现场会在卢氏召开,陈省长对卢氏县以“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为基本思路和以“四大体系”为突出特点的“卢氏经验”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广。
 
  内生发展动力,带动了经营主体创新,创新了金融服务产品,重树了农村文明风尚,卢氏探索的金融扶贫不仅对于扶贫工作,并且对今后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会起到影响。
 

 
  ▲县委书记王清华做主题发言《引金融活水、浇产业良田、助脱贫攻坚》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问:可能在不少人看来,党建是一个相对高高在上不落地的概念,卢氏通过抓党建促进扶贫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您有什么心得体会?
 
  王清华:在卢氏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在脱贫攻坚中,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能否得到发挥,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败。
 
  我们推进“星级支部固堡垒、‘三评一考’强班子、党员积分建队伍”三位一体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激励体系,创建五星级党支部62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基层党组织68个。每月举办一次卢氏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已累计举办20期;每月举办一次乡镇党性教育大讲堂,开展一次农村党员活动日,全县农村党员累计参加10万余人次。
 

 
  我们将驻村帮扶与“农村党员活动日”相结合,提升驻村干部党性修养,促使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同时发挥模范作用。按照“三有三带”标准,突出“选、育、管、用”四个环节,依托“项目基地课堂”实践平台,着力培养“两带”支书(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涌现出了莫红建、雷章有等一批“两带”型党支部书记。
 
  县里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和《脱贫攻坚奖惩办法》,让干得好的同志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去年以来,全县共提拔重用干部171人,其中90%以上来自脱贫攻坚和基层一线。
 
  党的扶贫政策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过去想为群众办事,却又无力办事、没有条件办事的尴尬给解决了。随着各种扶贫资金、政策的充分到位,基层党员干部蓄积已久的为百姓办事的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在脱贫攻坚中,卢氏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可靠保证。
 

 
  既让“985”毕业生留得住   也让村支书们稳下来
 
  问:卢氏并不是一个经济富裕的县,但为了引进人才却付出很多。比如这次从全国招募而来的30多个人才,卢氏在他们的生活、待遇等方面都给了较好支持,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清华:基层需要人才,也要想办法把人才留住。卢氏县目前先后2次为县扶贫办新增编制20个,优先安排10名新引进的“985”“211”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县扶贫办工作,将县扶贫办下属二级机构信息中心升格为副科级单位。
 
  我们将新招录的18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安排到脱贫攻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将30名仍然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录用为乡镇事业人员,县乡村三级扶贫机构和力量得到全面强化。
 
  把基层党建抓好,强化党支部,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重要一点是要党员干部们有身份认同感,提升基层待遇。不仅是我们从全国各个高校招募而来的人才,就连我们的村支书,以前工资是600元,现在是1250元,今后还会继续提升。
 
  一个人的贫困,除了自然客观原因之外,还有斗志、眼界、胸怀。我们首先就要从各个方面去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眼界、动力,他们是去带动大家脱贫致富的。虽然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在这方面,我们要达到国家标准,同时也“不抢跑”。
 

 
  必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问:卢氏县发展必须要在民生方面加大投入,同时经济发展也需要在基础建设方面进行很大投入,对于并不富裕的卢氏县而言,两方面投入是否存在取舍?
 
  王清华:基础设施方面的改善,就是为了改善民生,同时经济产业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
 
  卢氏县是全省易地搬迁扶贫任务较重的地区,卢氏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9277户33866人搬迁任务,这么多人搬出来了,就需要有医疗、教育、交通、产业等各个方面的配套。我们从基础设施、产业就业等多方面同时入手,这些投入是巨大的,但效果也是明显的,老百姓的民生幸福指数改善也是有目共睹的。
 
  今年以来,围绕63个贫困村达标退出任务,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交通方面,卢栾高速年内有望动工;866公里农村公路路基工程全面完成。水利方面,推进鸡湾水库、麻地沟水库前期工作。以年度退出63个村为主的94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部开工建设。电力方面,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科研已通过省发改委批复,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70%。信息通信方面,建成基站282个、铁塔56个,有线电视覆盖全县189个行政村。
 
  我们着力阻断贫困群众代际传递。筹措资金8.38亿元,改善61所学校办学条件。卫生方面,今年计划退出的63个贫困村中,有50个已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全县已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85个,占总任务的52%。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易地搬迁、技能培训、大病救助、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脱贫攻坚的保障性方面,尤其要重视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脱贫致富长效机制的建立。


 
  ▲记者采访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
 
  问:说到卢氏,几年之后,王书记您希望无论是三门峡还是全省的人们,他们第一想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
 
  王清华:天更蓝、水更绿,“自由山水清清卢氏”。这个“清”是青山绿水,也是风清气正。我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平安和谐富裕美丽的新卢氏。
 
脱贫攻坚的卢氏实践
 
  10月10日,《河南日报》第八版以整版篇幅推出长篇调研报告《脱贫攻坚的卢氏实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卢氏县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波澜壮阔的阶段性奋斗历程,总结了卢氏县党员干部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
 
 
  王牌智库观点:唤醒内生动力勠力同心共谋发展——从“困难户”到“模范生”的蝶变
 
  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叫响全国,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开创幸福新生活,从“困难户”到“模范生”的成功蝶变,有力地证明脱贫攻坚卢氏模式是“极不平凡”的。王牌智库认为,脱贫攻坚卢氏模式的成功密码靠“内生动力”,在广大贫困群众与基层党员干部之间架起连心桥,勠力同心共谋发展。
 
  “政通人和”,营造出卢氏县摆脱贫困的最佳发展环境。对贫困群众而言,唤醒内生动力,走上靠“劳动致富”的道路才是脱贫攻坚的正确导向。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唤醒内生动力,在脱贫工作工作体现个人的党性修养及工作价值,才能赢得个人政治上的发展空间乃至卢氏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


上一篇:王牌说城||《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新政施行将给城市管理带来什么可喜变化?

下一篇:王牌说市||“金九”开锣,郑州楼市开始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