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 NEWS

海外招商新战场:不再隐形的隐形冠军

时间:2023-09-18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一、隐形冠军不再隐形
 
招商形势:一卷再卷的激烈现状
 
1
 
今年以来,上海奔赴成都、苏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让人感叹招商形势之严、压力之大、竞争之卷,“你想要的上海也想要,你能招的上海更能招”,招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又随时随地“硝烟四起”。
 
苏南某地乡镇街道一级,每年在区县统一行动之外也要单独在沪举办招商会,浙北某区县部分一线招商人员每年70%的时间在外奔波,皖北某县在江浙沪设立8支驻点招商团队,也曾有人戏言“陆家嘴一半是金融,一半是各地驻沪招商办”。
 
各地动向:前赴后继的出海行程
 
2
 
外资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优质要素,近年来地方政府、开发区、园区运营商都在积极对接,海外招商已然成为长三角多数城市的招商必修课之一。
 
早在去年秋天,合肥、无锡等产业强市便已低调组团出海,待到2022年底,各地出国招商活动不断增加,彼时掀起一波冬季包机组团热潮。新年伊始,经贸商务活动持续升温,港澳行、日韩行、东盟行、中东行、欧洲行写满在招商人员的计划中。
 
无论是外出对接拜访还是在国内接待外商,各地纷纷拿出最优产业政策、最强要素供给、最全政企服务等有力措施,以期在国际招商竞赛中赶早抢优。
 
精明选择:专业聚焦的招“隐”之路
 
3
 
攻坚世界五百强、跨国公司中国总部这类超级项目时,城市综合禀赋、产业配套环境、巨额落地奖补等都是必须要拿出来的商谈砝码,除了北上广深这样的顶流主角,恐怕绝大多数城市都会望而止步。
 
从今年新一线甚至更低级别城市的实际行动来看,将招商重心转移至细分市场,瞄准招商成本相对较低但专业性更强、技术更精湛、创新更灵活、更精准匹配当地产业链的“隐形冠军”企业,似乎已经成为最优选择。
 
在招“隐”这件事上,相对低级别的城市显然具有更大的动力。
 
二、隐形冠军定义标准
 
“隐形冠军”这个术语最早由德国学者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基于对德国中小企业的调研经验,于1990年在《商业经济学杂志》提出,并于1996年出版书籍《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s of the 21st Century)详细论述“隐形冠军”这一概念:

特指主营业务在所处细分领域中位于龙头地位,拥有独特技术与工艺,但是不为外界所关注的中小型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
 

西蒙定义的“隐形冠军”至少需要满足4个条件:
1)世界同业市场前三强或至少是某个大洲第一名;
2)该公司在一个定义狭窄的细分市场中运营;
3)年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该条件经过多次调整);
4)不为外界周知,公众知名度比较低。
 
三、隐形冠军企业画像
 
1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占全球半数,且集中于工业领域。根据2020年IWD研究数据,全球“隐形冠军”企业约为3193家,其中德国1573家,美国和日本分别以350家和283家紧随其后,中国以92家位居第8。
 
以德国DE、奥地利AT、瑞士CH为主的DACH国家“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59.97%,这种空间高度集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国家一直拥有很高比例的家族企业,并且早在19世纪就实现了国际化,这也解释了为何国内出海招商目的地为何青睐德语区。
 
2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86%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这也是十年前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战略的底气所在,其中机械制造与电子电气分列细分领域前两位,分别占总数的22%和10.5%。
 
根据瑞士圣加仑大学发布的“DACH世界市场领导者”榜单(类似于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企业),排名前五的机械制造、其它加工、电子电气、生物医药、汽车行业,集聚有429家相关企业,占所有榜单企业总数的77.57%,健康和社会、信息交流、金融保险、媒体娱乐等服务业且仅有46家,占8.31%。
 
3
 
隐形冠军企业冠在何处?
 
在令人羡慕的市场份额:隐形冠军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平均达到33%,部分甚至高达70%~90%,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平均具有超过22年的引领地位。
 
在高于它人的增长曲线:这些企业总体上保持了8.8%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普通企业。德国家族企业ProMinent这家全球精密流体计量、水处理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的隐形冠军,即便是在过去充满不确定性的5年里,在华业务年均增长也达到15%左右,目前刚刚完成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集团历史最大单笔投资项目开工仪式。
 
在稳健扎实的营收规模:根据西蒙教授分析,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平均营业额已经达到4.67亿欧元,约为37亿元人民币,明显高于科创板23.9、创业板28.06、北交所7.86企业平均营收规模(2022年数据)
 
4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平均约为6%,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是全球研发支出TOP1000企业的1.66倍,是德国全社会R&D投入强度的1.91倍,是中国这一指标的2.35倍。
 
据西蒙教授母校科隆大学研究成果显示,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人均专利数量5倍于西门子、奔驰、宝马这些行业领袖,“小透明”的专利持有强度和边际成本均要优于“巨无霸”。
 
5
 
在德国370+万家企业中,约有99%以上属于中小企业,它们为德国提供了约70%的就业机会,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德国隐形冠军序列中,企业员工数量低于250人、500人的企业占比分别约为25%、40%(德国一般认为500人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分界线)。
 
这些中小企业专注于一个方向,比大企业可以更高效灵活地“随需而变”,做出成千上百种遛狗绳、铅笔、螺丝螺母等产品。
 
德国中小企业的蜕变升级之路,值得超过5000万家的国内中小企业借鉴学习。
 
6
 
德国约有超过9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隐形冠军大多也是传统的家族企业,公司的平均年龄在70年左右。百年家族企业亦不在少数,甚至有Achenbach、SHW这样存续了五六百年的活化石,SHW成立三年后明朝建立。
 
隐形冠军企业的总经理平均任期为21年,远远高于德国大公司的6年。这与两者经营模式差异紧密相关,连续稳定的家族式掌权经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在专业方向上的“静态坚守”与“动态灵活”。
 
7
 
DACH地区世界市场领导者榜单中的企业,出口百分比平均为65.8%,这些企业的海外市场为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的贸易顺差提供给了重要支撑。其中出口百分比达到8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52家,占比27.44%。上榜企业全部至少在3个大洲开展业务,有近半数企业在6个大洲均有布局,业务国际化特征非常显著。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大市场,欧洲企业的开放性和全球化布局,正是我们极其重要的招商机遇。
 
四、隐形冠军赋能之处
 
增长重要支撑:在华外企贡献了超20%的工业产值、近30%工业利润、超15%的税收。作为更高标准、更优质量的外企,国外隐形冠军企业往往更具经济效率,引进国内后的贡献通常也更大更强。
 
精准强链补链:隐形冠军企业进入中国后,它们会在本地快速聚合一批配套企业,形成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并依托“专精特新”的本质特征,在当地产业链上更精准地选位、发力、见效。
 
增强国际竞争:一般而言,隐形冠军企业基本都是所在行业“大领军者”的Tier 1或Tier 0.5供应商,在中国建立生产体系的同时,它们也会带动国内厂商更多参与国际分工。
 
创造就业机会:除了为当地创造各类工人就业岗位,隐形冠军企业也会通过内部培训和行业交流,为国内的管理、研发、销售等专业岗位带来人力资源的升值。
 
技术转移升级:像过去几十年里的外资企业一样,隐形冠军企业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创新路径、管理方法等,长期来看对中国同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明显的培育作用。
 
 
五、谁是中国版的隐形冠军?
 
传统工业强国的培育重点
 
1
 
如果抛开上市环节,那么隐形冠军就是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最终目标,各个国家在培育隐形冠军上有着不同的路径。
 
德国通过著名的“双轨制”教育模式为隐形冠军企业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日本强调“政产学研”协同以提供创新发展动能,美国则凭借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给予企业法律保护。
 
中国中小企业升级路径及认定标准
 
2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和保护意识,建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升级通道。
 
工信部对于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产品的申报条件,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将其与西蒙教授提出的隐形冠军企业定义相比较,不难发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即“中国隐形冠军企业”。
 
 
 
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标准的地方探索
 
3
 
在工信部遴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同时,也有不少省市自主开展了省级“专精特新、蹬羚、雏鹰、隐形冠军、链主”等各类评选,其中浙江、湖北、山东、北京以及佛山、广州、青岛等地区对“隐形冠军”企业建立了清晰的认定标准。
 
 
 
可以看到,北京市作为首都,在隐形冠军企业评选标准上也是拉开了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全国第一或全球前三的市场占有率直接对标德国隐形冠军,20亿元的营收门槛则是很多地方龙头企业的标准,5%的R&D占比就连GE、Dell、LG电子来了也无法满足,而在企业知名度这一指标上,北京则是明确了“公众知名度对企业经营无显著影响,产品和服务主要面对企业级客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隐”的内涵条件。
 
而从20+12家入选企业来看(具体名单见下表),相比较传统意义上机械制造,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科创主导型企业成为北京隐形冠军的主力军。如果从中继续深挖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另类的隐形冠军企业,与新产业新赛道新业态之间,有着更短的距离、更多的互动、更强的链接。如靠着车载电子导航发家的四维图新,目前已在智能座舱域控芯片、道路数据模型、自动驾驶软硬一体化方案、大数据平台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
 
2016年工信部启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遴选工作(首年未评选单项冠军产品),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七批次共1187家,其中入围企业595家,入围产品592个(工信部每三年会对入选企业进行复评,不存在“终身制”,故该数据可能会动态调整)。
 
地区集中度:类似于DACH世界市场领导者企业集中在原西德地区,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四大制造强省,单项冠军数量(企业+产品)分别达到189家、186家、170家、132家,总数占到全国的57%。长三角地区无疑是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珠穆朗玛峰,不仅拥有429家上榜企业,更在TOP20城市榜上占据7席,两项指标均超过全国1/3(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约为全国1/4)。
 
行业集中度:我国的制造业单项冠军评选参照国家统计局《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8位或10位代码分类,入选名单中TOP10、TOP5行业分别拥有914家665家,占总数的77%和56%,行业集中特征明显。虽然由于统计口径难以与日常所熟知的产业门类直接对等,但通过对1187家上榜企业主营产品的分析,我国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食品等轻制造、高端服装等消费品、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与TOP5行业相比,附加值更高,更贴近消费端),能够达到隐形冠军标准的企业数量还不多。    
 
六、隐形冠军之外,还可以关注什么?
 
除了最为大家熟知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这一名单,福睿智库同步研究了DACH德语区世界市场领导者、德国专利储备最强的中小型公司、德国最具创新力的100家中小企业、德国100大家族企业、德国工业领域TOP100中小企业、德国服务业领域TOP100中小企业、德国由外资控制的TOP100企业等多张榜单,为国内地方政府提供更专业、更精细、更丰富的招商储备。(部分数据来源:圣加仑大学、经济周刊、德国经济学研究院、视野杂志、特里尔大学中产研究中心、德国经济学等)
 
(本文转自福睿智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哟!)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路径探究

下一篇:江苏如何着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短板与对策